赵希琯:郡王自有王者风范

2019年09月19日 09:11 来源: 作者:特约撰稿人 毕建国 编辑:钱志勤

  赵希琯(1176-1233),又作赵希錧、赵希馆,字君锡,原名希哲,中年以后自号畤隐居士。宋太祖赵匡胤九世孙,其先人南渡后居常山。南宋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赐名希琯。初任汀州(今福建长汀)司户参军,累官至河南节度使,封信安郡公。卒于家,赠少保信安郡王,谥修靖。墓在县东十五里渣濑凤山即渣濑湾蜈蚣山。

  赵希琯虽为宗室之后,可小的时候家中很贫穷。登进士后也是按正常获授初任,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节度使。之后方获封信安郡公,卒后获赠信安郡王。回望其艰苦奋斗的一生,确有诸多与众不同之处。

  一、聪明仁孝又勤奋

  据《宋史·列传》及常山明、清史志记载,赵希琯的祖父名伯晫,是宋太祖长子燕王德昭六世孙(即宋太祖七世孙),累加太子少傅,后被降职出监常山酒税,携族弟伯鳞、伯鲤避金乱,同寓于常山。此赵氏宗室至常山之始。常山流传至今的“赵北王(民间对赵希琯尊称)传说”,说赵北王小的时候经常在常山江北岸蜈蚣山脚的渣濑湾潭游泳和捕鱼,称渣濑湾潭是赵北王的“发祥之地”,可能赵伯晫寓常之家就安置在渣濑湾附近一带。

  赵希琯小的时候聪敏好提问,深受祖父伯晫喜爱。稍长即随父亲师崈到其为官之地衡阳(今湖南省地级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时间,赵希琯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年少的希琯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家乡,半路遇见一群强盗,身边的人都吓跑了,他依然拍着棺材痛哭一点也不害怕,强盗被他的孝义感动就离开了。小小年纪临危不惧,颇为左右称颂,一时传为佳话。

  赵希琯虽为宗室之后,可其年少时家中却很贫穷,既已失去父亲又没有富裕的亲戚可以投靠,于是就采取当时贫困读书人的无奈做法,到普和寺借读(普和寺在县北一十五里,唐贞观三年建,后圮,明永乐十年僧文圆重建)。在其借读期间,恰逢常山源口袁州(今江西西部宜春市袁州区所在地)知府江自任未仕而同寓寺中,江自任一见到希琯就有一种非常喜欢而奇怪的感觉,后经查问联系,便对希琯进行收养教诲,并妻以孙女。后来,在江自任的帮助下,赵希琯又多次听取了永嘉学派代表人物、温州瑞安人陈傅良的授课,并最终师从于永嘉学派代表人物、温州平阳籍儒学家徐谊,后肄业于河南衡阳石鼓书院。为此,赵希琯对江自任终生感恩怀德,史料载:“自任卒,希琯为服衰麻,祀之常山学宫。”

  赵希琯在求学期间,一直坚持清苦简朴的作风和勤奋苦读的学风,为了能读到好书,他时常四处借书抄诵,读后按时归还。尤其是成为陈傅良、徐谊学生之后,他更是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力求尽快掌握导师授予的知识,并消化成为自己的才能。终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并获皇上赐名希琯。

  赵希琯从政以后“风姿凝重,胸抱魁垒,扬人之善,不记人之过,急人之难,不忘人之恩。”他在夔州(今属重庆市)任转运司账司期间,时任端明殿学士、中大夫、安抚使兼四川宣抚副使的安沂公丙,第一次与他相见就认为他与众不同,当即解下所佩之玉作为馈赠之品,就要奉赠给他。希琯坚决推辞不肯收受,沂公曰:“然则使我有失士之恨(遗憾)。盍貤诸所亲(何不把此佩玉移赠给自己所喜欢的人)?”希琯曰:“有母党可(有父母官的器重和馈赠,我很高兴),然不敢专(独占)。”沂公曰:“君谓之可,则可矣。”沂公这才把佩玉奉赠给希琯。为此,“时人两贤之”。

  赵希琯居官期间,尤其是居官初期家庭生活依然很艰苦,但即使是严寒酷暑生活维艰之际,他也从未向上提出任何个人请求。有人认为他太自苦,他说:“吾乃愧报称之难也。如并废之,若此心何?”他抱定衣食取裁能够温饱就足矣,并且一生不另娶侍妾。

  二、干练果敢善出招

  赵希琯登进士后,始任汀州司户参军,管理户籍、赋税、仓库等事务。时李元砺率峒寇经常出没或攻打汀赣间。希琯到任不久,正逢峒军起兵将至,汀州百姓震惧,郡守紧急召集官吏商议守城之策,希琯坐在下面一言不发,郡守惊异曰:“不言,得无有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率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郡守就把扼守古城关的重任交付希琯,大家都为希琯捏一把汗。希琯马上赶至关口,查明地形,部署伏兵,分画粗定。此时峒贼已派遣间谍至关窥视,被希琯抓获,追问之下得知峒军以“举火”作为发起总攻的暗号,便决定将计就计———先以弱示敌,诱误判之敌迅速深入。半夜,举火,果然敌军数百人偷袭突至,希琯的精锐伏兵严阵以待。待到峒军大部队到达原定“伏击区域”时,伏兵杀声四起、“矢石俱下”,结果“贼无一免,余党闻风而逃”。希琯大获全胜,率军返回时,城中百姓四面八方赶来欢庆胜利,早已在大道两旁列队下拜。希琯知道后,为了不扰百姓,当即下令改道避之。事后,朝廷论功,希琯被诏升本州推官。任上,他“治疑狱,决滞讼,摄下邑,弭乱卒。”离去之日,军民遮道泣送。

  赵希琯离开汀州推官的下一站,即调任夔州路转运司账司,主管大宁盐井事。他上任不久,即根据调查情况上书陈述大宁盐井利病,然后,“清积负,却羡余(盈余)”,颇有建树。改知玉山县,尚未赴任,朝廷召对,希琯首言:“民力困于贪吏,军力困于偾帅(败坏之帅),国家之力则外困于归附之卒,内困于浮冗之费”;次论四蜀铨注科举之弊;再论大宁盐井本末。宁宗嘉纳之,并授大理寺丞,迁大宗正丞,权工部郎官。

  宗室换班,希琯被特授吉州(今属江西省)刺史、提举佑神观。不久,接受轮对,希琯首论:“今日多事之际,而未有办事之人。朝绅(朝廷大臣),清选也,以缄默为厚重,以刻薄为举职,以无所可否为识体。阃寄(军事要臣),重任也,以大言为有志,以使过为知恩,以不待指授于朝廷为有才。臣非敢厚诬天下,所忧在选择未得其道、器使未当其才尔。”次论:“宗学之建,朝廷美意也。校定法不视太学而视武学,外舍(宋代太学三舍之初级)优校必待公试中选而后升。一请一免,而不得援永免例;已升内舍(太学三舍之中级)胄监(国子监)前名,而不得注诸州教授,名为重之,实则薄之,恐非风厉之本旨也。”宁宗赏识希琯,授予成州团练使(治所在今甘肃省成县境内),赐金带,令服系;以宝玺推恩,进和州(今属安徽省)防御使。

  理宗即位,进潭州(府治在今湖南长沙)观察使,又升安德军承宣使。希琯引对,言:“初政急务,莫先於明道,总治统,收人心。”理宗动容曰:“卿所陈于初政,所系尤切。”次年,又论祠祭不蠲(积存),禁卫不肃(严正)。于是,受晋河南节度使,封信安郡公。以足疾卧家,累岁而卒。理宗闻悉,震悼为之停朝,御赐玉器作为含敛,赠以金币;追封少保信安郡王,谥修靖。

  三、深谋远略重养育

  赵希琯在子女养育方面眼光长远、颇有深谋远虑。据史料记载,他的早期私宅建在溪口村(今青石镇政府所在村),后来的开府(古代高级官员所建并可自选僚属的府署)建在县治北隅(今县城北门貌头俗呼府坛之地),他的夫人姓江、封魏国夫人,他们夫妻俩一生共生育子女一十三个,其中儿子六个,女儿七个。为了把这些子女培养成人,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及时制定教子训词云:“爵禄褒嘉,不改儒生之习;威仪谨饬,蔚为朝著之华。”意思是说,爵位越高、俸禄越多、褒奖越美好,越是不能改变儒生自强不息的良好风气;形象有庄严、做人有礼节、谨慎守规矩,方能盛行成为朝中声名远扬的栋梁精英。他严格按照家训要求培育子女,后来终于有了值得骄傲的结果。他所生六个儿子有五个长大成人,并且成人的五子皆登科。其中,赵与汶于嘉定十六年(1223)登进士第,官朝请郎直秘阁,子孙迁居马车及山头(今均属青石镇);赵与潞于绍定二年(1229)登进士第,历承直郎、监嘉兴府比较务,子孙后迁县城坑头(今县城文峰广场以西);赵与洸于绍定五年(1232)登进士第,子孙后迁乌石(今属金川街道湖东片村);赵与瀚于淳佑二年(1242)登进士第,当年六月以宣教郎行太社令,后转奉议郎,子孙后迁三江(今何家乡钱塘村一带);赵与澧于绍定五年(1232)登进士第,历修职郎,子孙后迁后方及县之南门。县城北门临近府坛曾建有五桂坊,即为修靖王赵希琯五子登科立。朝廷还御赐赵希琯的居所曰“传芳堂”。赵希琯所生七郡主,据说也多有出息。长郡主为麻车巷人叶格所尚;次郡主为彤旧(今球川镇常州村)人詹传所尚;还有一位病矮疾为尼,筑延寿庵(在城东十五里新站)以居之;其余四位无考。

  明嘉靖二年进士、以“明道著书”为己任的柯维骐所著《宋史新编》有云:“仕至河南节度使。宁宗无嗣,选南班宗室十三人,定立太子,希琯其一人也。丞相史弥远主立理宗,封希琯为信安王。”常山现存最早县志即明万历《常山县志》纂者詹莱认为此未必实有之,因为“弥远与清臣(志行清白的人)之传,俱未载有希琯名迹;况遴选嗣子,必在幼小岐嶷(聪慧)之时,若任已至节度,则其年必已长矣,安可复备此选哉?”詹莱又说:“天顺末所修《县志》,弘治、嘉靖间两修《府志》,识宋室在常山者,进士有二十七人,今《志》中不及其数远甚。而今之居吾常(赵氏)者,俱自称修靖之后,不知此诸进士之后安在?有诸进士则其族亦必有余人,何惧无一后人,何耶?盖元末谣传诛宋宗室,故多改姓遁迹,四分五裂,此固其莫考之故欤。”事实上,赵希琯家所登科五子,也只有赵与汶在现存明、清《常山县志·选举志·进士》中有记载,并且登榜记载还有误。想来,当初入选“嗣子十三人”的会不会是赵希琯儿孙,而误传为赵希琯本人。总之,赵希琯夫妇当时注重养育子女,是英明之举。

  四、不忘善举长留芳

  赵希琯成为高级官员以后,更加注重回报家乡和回报社会,经常尽力做一些有利于家乡百姓的好事善事,当地百姓至今传颂不已。

  先是捐建集真道院。明万历《常山县志》卷之十五《杂纪表·古迹·寺观》记载:“集真观,在县(治东)南四十步外南山之巅。庙奉真武,故名武当别峰。宋乾道戊子(1168),令苏玭从邑人请创浮图于上为文笔峰。淳熙丙年(1186),令赵善酬复建塔院。开禧元年(1205),赵修靖王舍田二顷八十六亩、地十七亩、塘一亩。景定二年(1261),请额为集真道院。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集真)观。”

  再是引进史世善,促进了常山女医发展。明万历《常山县志》卷之十五《杂纪表·方伎》记载:“史纯尚,字国相,为中军待制。深明脉理。理宗皇后疾病,嘉熙三年,中郎冯义彬举纯尚医治获安,封修德大夫,赐黄金三十斤、红绣鞋一双。纯尚本溧阳人;子世善,举进士,为信安王主簿,遂家于常之后园。子孙多业女医,以红鞋为记。”

  三是捐建官庄陂(池塘)。明万历《常山县志》卷之十五《杂纪表·古迹》记载:“官庄陂,在十都柴家坂(今属同弓乡)。原修靖王时,系官修筑,后陂废而田荒矣,三都等地方尚有数处。”

  四是建设临清堂(聚会活动场所)。明万历《常山县志》卷之十五《杂纪表·台榭》记载:“临清堂,在县东南一十五里马车山头。宋赵希琯建。今废。明初诗人袁敬所诗云:‘华居结构拂云齐,面向轩窗看碧漪。爽气暗生红菡萏,晓花晴射绿玻璃。沙鸥白日常依槛,野马长年不上衣。几度夜凉濯缨罢,分明星斗转璇玑。’”

  还有县东十五里延寿渡(即马车渡)修建、常山学宫修建等等,都有修靖王作出捐助的记载。而民间关于赵北王(赵希琯)支助筑坝修桥等方面的传说更是俯拾皆是。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13002281号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