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坞,一个秀丽神奇的村落

2019年09月23日 09:16 来源: 作者:郑羊芳 官余福 编辑:钱志勤

  “芙蓉仙掌插天祟,疑是华山螺黛中。记得巨灵留石笔,倒凌千丈写空濛。”

  又有谚语:“不怕苦,上对坞”。这就是我要探访的安源古村落的真实写照。

  早就耳闻新昌有个对坞村,颇有名气,很是向往。只因该村地处大山,太远太偏太高,一时难以成行。

  前不久的一天,终于约上十几个驴友如愿成行了。

  对坞以前叫安源,曾易名泰顺。又因村子坐落在百步岗对面坳谷中,故现名叫对坞。安源,泰顺,百步岗,就凭这些优美的字眼就巳勾起我无限的暇想和欲望。

  对坞村原属芙蓉乡,建了芙蓉水库后改属新昌乡,当然公路也就改往新昌乡了。

  车进入新昌乡继续前行,经岩前,过黄塘,穿洞坑、下徐,转古双,再前行进入左边的盘山公路,逶迤向上,渐渐我们仿佛感觉进入高原,俯视山下,心生恐高之感。又经几个山头,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说还在崇山峻岭之中,眼前却显一片空旷的山坳,顺着缓坡看下去,青瓦白墙已现端倪。真是“千呼万呼始出来”。

  俯瞰对坞村,犹如海市蜃楼,美哉!对坞。

  很快,车已在村中的大樟树底下祠堂门口的院子里停好了。下了车,边上就是一条哗哗流淌的山溪,山溪上接连5座石拱桥和一座木结构廊桥,廊桥两边各坐一位老人相互闲谈。樟树底下,廊桥边上又竖有一根大竹柱,抬头再看,竹柱顶上悬一灯,灯可用绳索升降。问询桥上老人,才知它叫“天灯”。细看,边上有一石碑,碑文记载:天灯,俗称清洁灯,始建于明未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天灯佛为至尊,佛掌管一切,天灯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吉祥。据说,就凭这盏天灯,便引得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慕名前来或休闲观光。

  对坞村自然景观丰富,整个村庄犹如骑龟倚山。前有烟波浩渺的浙西明珠芙蓉湖,背靠天然屏障八面山。

  该村整体布局是顺着西东走向的山溪靠北一字排开。村口小溪南面,建于明代的镇安庵古迹犹存,相传庵内原供有108尊菩萨,一度香火鼎盛。至今边上还有一幢八宝山天王庙。

  顺着溪北一路向西便是一幢幢鳞次栉比的徽派古民居,建于明清时代。其中村中间的那幢特别引人注目,走近一看,该幢民居经现已修复并改装成中高档的民宿,接待八方游客。

  据老人讲,该村原来徽派明清民居占绝大多数,早年村里房子连着房子,大门对小门,远远望去像是一个整体,从村口一直连到村尾。里面更像一座迷宫。雨天人们在村里走动不用打伞,直接从这房穿到那房即可。

  桥,是对坞村的另一显著特色和闻名之处。该村的桥都是就地取材,以石为原料,且釆用我国传统的拱桥技术,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众多的石拱桥沿溪而建,几乎是十步一桥。据说,该村至今还保留有六十六座桥,有“百桥村”之称。古有泰顺八景:笔峰耸翠,湍泉漱石,东壁松涛,曲坂回澜,灵洞栖霞,高岗牧笛,丛竹鸣莺,镇庵晚钟。

  如今的对坞既有古迹,更有新景。从村东下山步行20分钟可至芙蓉湖,波光鳞鳞的芙蓉湖令人陶醉。也可从村西徒步攀登八面山。八面山,浙西名山,巍巍千里岗的支脉,山势雄伟,层峦叠嶂,物华天宝,森林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主峰海抜1012米,为常山县第二高峰,是我县登山及户外爱好者的天堂和乐园。八面山,芳村新昌两乡的人们都尊她为神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言:“八面山,七面宝,一面无宝,黄莲甘草。”

  对坞的美不仅表现在外表,她的文化内涵更具魅力。一本王氏宗谱及所记载的王氏一门九进士足显该村文化底蕴。该村不仅有儒学耕读的传统,更有男女老幼习武的风俗。据说,该村有个老太婆武功超凡,力大无比,她单人双脚跨开站在石门坎上,纵有二三十个壮年人也拉她不下,推她不倒。她挑水不用扁担,百把斤的两桶水伸直双手提起就走,如举灯笼。老太婆还有一个特异功能,是一生从不用热水,吃的都是冷水。如果说,这些还仅是传闻,那么,闻名省内外的板凳龙灯和柴冲舞已被列入非遗文化,就应该算是真正的文化瑰宝了。

  对坞,一个秀丽神奇的村落,一块文化深厚的宝地。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13002281号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