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门”自然村的由来

2019年10月17日 09:02 来源: 作者:徐德河 编辑:钱志勤

  常山县众多自然村用“门”字嵌入村名的不多,辉埠镇的“松香门”自然村是其中之一。其由来已久,村民相处和睦团结亲如一家。

  据当地老农代代口传,说得有声有色,今记载如下:在元朝末期的一个春天,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从安徽凤阳县出发,一路攻打元军,节节胜利。不久,起义军来到浙江省定阳县(即今常山县),准备直攻衢州府。这时,军中有王、张、陈、陶四位战士因病不能随军前行。领队的长官经过研究决定允许他们四人离队在当地治疗,待病愈后再返回部队。这四位战士于是就奉命留下,沿着狮子口水库上游,向山坞里走去,寻找可安身之地。忽然,他们发现远处有一片松树林,树杆傲然挺拔,树叶繁茂,生气勃勃;特别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在进入松树林的小路口,居然还有两株二人合抱的老松树,面对面地挺立着,相距约有数丈,好像一对哨兵在路口站岗放哨。老松树的枝条针叶互相纠缠在一起,下半部形成一个“门”字形。过路人可从这个“门”中自由进出。这一奇特景观立即引起他们四人的兴趣,都认为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于是就高兴地走进两株老松树纠缠的“门”里,随后便在草坪上安顿下来,搭个茅草房,过着边治病边垦荒种地的艰苦生活。

  巧遇的是,此地对面山腰处有座尼姑庵,庵里尼姑众多,经常有小尼姑下山到民间来化缘。她们一天到晚走村串户,向农家要点粮食,油盐等食物,回庵去可维持生计。有时,在不经意间见到某个勤快、朴实的年轻单身汉,小尼姑难免也萌动回俗的念头。她们人性未泯,有向往自由幸福的愿望,是合乎情理的。由于时间稍久,冬去春来,有几位小尼姑与四位战士接触较频繁,青年男女你来我往,互相体贴,以致产生感情。就这样,小尼姑一个一个地下山来,与四位战士分别结为夫妻,各自成了家,过着养儿育女,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几百年的岁月已经流逝,如今“松香门”村对面山腰处的尼姑庵旧址依然存在,但那些老尼姑、小尼姑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这么一段美丽的佳话,流传在人间。

  1368年,朱元璋彻底打败元军而建立了明朝,这四位战士的病早已痊愈,本想回部队去再为朝廷效力,可是现已成家,生育子女了,而且又受多方面的牵挂。他们思前想后,只好弃军从农,立脚在这块茂密的松树林宝地,一心一意繁衍生息了。

  时代在发展前进,中国大地改朝换代很快进入清皇朝了。此地由原来的王、张、陈、陶四户,随后又增加熊、谢、傅、甘、吴、刘、徐、邱等8户,他们在战乱年代来自附近几个县,甚至来自外省。人口逐渐聚集增加了,但正式的村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有的村民说:我家住在松树林外;有的村民说:我家住在松树林里;还有村民说:我家住在老松树底。总之,住家的场地都离不开“松树”这一景物。直到某一天此地发生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件,村民们才正式定名为“松香门”村。

  据史书记载,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北京城大兴土木,扩建皇宫。修饰富丽堂皇的宫殿,急需大量的油漆,而提炼油漆又必需用松香作原料。那时候,松香是很宝贵的紧缺物资。于是某些无业游民很想趁此机会发一笔大财。他们纠集了10多人,手拿刮刀,肩挑箩担,直奔松树林而来,像饿狼扑食一样,手拿刮刀在松树杆上刮松脂,有了松脂就可以蒸馏松香,为提炼油漆作原料。他们眼看白花花的银子将要到手,却被愤怒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先与游民们论理,劝阻其不要抢夺别人的物资,但不见成效,村民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团结一致用武力把那一群无业流民赶跑。谁料这一群流民不但不改邪归正,反而还继续为非作歹。他们在一个风高天黑的夜里,又偷偷摸摸地来到松树林,用明火把干燥的草点燃,使松树杆上的松脂很快燃烧起来。他们的罪恶目的是要烧毁松树林。在大火中,松脂散发出阵阵松香,香味在山谷上空飘荡,久久不易散去。

  村民们在茅草房里闻到这一阵阵的松香味,知道必有事故发生,就三三两两走出茅草房,探个实情。原来是松树林着火了,大家就奋勇去扑火,决心保护这一片松树林。而那些故意放火破坏松树林的不法之徒早已逃之夭夭。

  在“火烧松树林”这一事件中,村民们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保卫自己的美好家园,而松脂燃烧后散发出的松香味也给村民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再联想到那个奇特的“门”,所以村民们就异口同声地为自己的家园定名为“松香门”村。

  辉埠镇松香门自然村这一村名从清雍正年间起至今将有300年历史了,如果从明代初期算起,则有650年历史。该村自然风景美丽,渔业资源丰富,农民勤劳朴实,姓氏众多但能亲密团结如一家,确实是个好地方。如今松香门村已是旅游胜地,常有外地游客来此观光休假或在溪水中垂钓。欢声笑语传向远方。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13002281号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