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档案利用服务 坚守档案为民初心

——加强新时代常山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2019年11月28日 09:07 来源: 作者:县档案馆 徐良其 饶贤福 编辑:钱志勤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调研工作落到实处。近日,县档案馆主题教育调研小组深入乡镇(街道)、行政村和有关部门就我县档案利用服务情况展开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交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或建议,摸清常山县档案利用服务的基本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案利用服务的基本情况

  档案作为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而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和中心任务,就是要实现档案开发利用。档案服务工作就是指运用相关档案资源、档案中的各项信息,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满足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新形势下,充分认识档案利用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是档案部门永恒主题和不懈追求。

  目前,县档案馆现有档案查阅利用服务方式和基本做法有以下几种:

  1.现场查阅档案。县档案馆作为综合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98033卷,218352件,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3%。查档单位和个人持有单位介绍信或身份证、工作证等有效证件即可现场查阅馆藏开放档案。近年来,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加强,群众查档利用需求也日益增加。据统计,县档案馆档案查阅大厅平均每周接待查档群众50人次,查档高峰期每周接待人数高达110人次。今年以来,共接待查档3111人次,利用案卷4941卷,复印纸张9311张。

  2.电话查档和节假日预约查档。有查档需求的单位和个人,可提前电话预约,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查档用户需要先行预查,并将预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用户。馆藏档案中如有查档用户需要的档案,则与用户约定到馆查档时间(包含周末和节假日);如预查未找到用户需要的档案,也会给用户提出查档建议和方向。今年以来,我馆共接待电话查档和节假日预约查档160余人次。

  3.钉钉视频查档。去年5月18日,在档案馆联系村辉埠镇大埂村开展视频查档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后将创造条件向全县188个行政村(社区)全面推广应用,力争实现钉钉“视频办件”全覆盖。城乡村(居)民可在本村(社区)便民中心,通过便民窗口代办员借助钉钉视频直接与县档案馆查档大厅窗口人员进行远程沟通、实时指导,并通过视频留取办理对象身份证照片和办事村(居)民个人半身照片等信息,就能实现查档视频受理,查阅档案如果需要出证,通过邮政快递服务,打造“便民一条龙”,一般次日即可通过邮政快递邮寄至办证人手中。

  4.网上查档和掌上查档。为方便身在外乡或因身体不便无法前往档案馆办理业务的群众查档,可以通过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http://www.zjzwfw.gov.cn/或浙江档案服务http:/www.zjdafw.gov.cn/ ,进行实名认证,提交查档申请,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轻松查档。掌上查档只要查档用户在手机下载“浙里办”APP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浙江省档案馆”“记忆常山”,提交查档申请,即可实现手机掌上查档。群众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馆自取、寄挂号信、EMS快递、电子邮件发送等。今年以来,我馆共完成浙江档案服务网异地查档52起。

  5.延(错)时查档。为方便山区群众进城办事,不耽误行程,县档案馆推出“延时服务”,以午休时间保持不间断服务满足群众的错峰办事需求,保证中午查档的群众不会白跑一趟。工作日下班时间若有查档群众正在查阅,工作人员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直至查阅完毕。

  二、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是目前馆内档案查阅中心配备查档窗口2个,查档人员1名,部分高峰时段,需从其它科室安排人员应急,因业务不够熟悉,造成群众等待时间较长。二是乡镇、行政村兼职档案员和代办员缺少档案专业知识,难以为村民提供有效档案服务。三是机构改革后,档案局、档案馆分离,局馆协同机制还有待完善。

  2.馆藏档案资源有待丰富。馆藏档案中结构单一,主要以机关单位文书类档案接收为主,照片、实物、声像等档案占比较低。

  3.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人才缺乏。

  4.档案利用方式宣传力度有待提高。网上查档、钉钉视频查档等相关操作流程,宣传不到位,普及率普遍较低。

  三、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扩大档案接收范围,丰富馆藏档案内容。一是制定档案接收计划,应进馆单位到期进馆。根据《常山县档案馆档案接收管理办法》,定期移交接收档案进馆,除文书档案外,还要接收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丰富馆藏档案数量,优化馆藏档案结构。二是做好档案征集工作。定期开展档案征集活动,将散落在社会上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征集进馆,为档案的利用提供基础。三是开展电子档案接收。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完善档案在线接收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孤岛,提升信息共享度。对于婚姻档案等利用率高的档案能够加快与民政部门打通数据通道,实现民生档案数据共建共享。

  2.创新档案利用方式,提升档案服务效率。一是完善提升现有查档方式。继续做好落实好电话查档、节假日预约查档、延(错)时查档、“周二无会日+档案服务日”制度,及时处理网上查档申请和钉钉视频查档。二是创新查档方式。下一步可考虑整合全县数字资源,在常山“慢城通”接入档案查阅链接,实现“慢城通”查档服务的推广。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与全县14个乡镇(街道)签订浙江档案服务网查档协议,将公共服务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窗口。在“记忆常山”微信公众号增设“预约查档”功能,通过界面提示填写预约查档时间、查档人信息,即可完成查档预约。预约查档成功后,工作人员将及时回复预约成功信息,并通知用户按预约时间到现场查档。配备自助查档终端,通过刷二代身份证,经“人证合一、人档合一”验证后就可实现即时出证,减少人工窗口排队时间,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三是以档案编研成果提供利用。通过档案编研,将繁杂的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公开出版发行,或将档案编研成果在档案网站、社交媒体或广播电视上发布,举办网上展览,提供档案文化服务。例如民国档案编研成果《常山县抗战档案专题汇编—抗战损失和救济调查篇(1942-1947)年》,挖掘了档案信息中的隐形价值,可举办抗战档案专题展览,作为档案查阅服务的补充,满足不同利用者的利用需求。

  3.完善局馆协同机制,提升全县档案服务能力。建立局馆协同机制。要坚持“统筹协调,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加强局、馆之间的工作沟通交流,既要职责明晰、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做到思路契合、力量聚合、资源整合、互相配合,推动全县档案事业的发展。形成协作事项清单。通过对机构改革后全县档案工作现状的分析,现阶段亟需对档案业务指导、档案人才培养、档案利用服务等需要局、馆协同合作的工作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细化具体协作事项,形成局馆协作事项清单。

  4.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加大档案利用宣传。一是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在各级配备足够的专业档案人员,并加大档案业务培训力度。馆内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机制配备档案学和计算机信息化专业人才,允许编制流转。在乡镇需要配备专职档案员,提升乡镇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村一级也要有相对稳定的兼办档案服务的代办员(档案员),帮助不方便出行和不会使用网络查档的群体提交网络查档申请。并加强档案业务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全县档案队伍的发展。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加强与上级档案局、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各机关部门之间、各单位档案人员之间的联系沟通,通过档案业务指导交流,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例如,针对钉钉视频查档利用率低的问题,对全县村级代办员开展钉钉视频查档操作流程的培训指导。三是加强档案利用宣传。做好档案利用效果的收集与宣传,收集典型的档案利用案例形成汇编。将档案利用案例汇编装订成册发给有关部门参阅,向报刊投稿,通过广播或电视进行宣传,或有目的的向社会上部分人员散发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在传递信息、拓展服务方面的作用,通过“记忆常山”微信公众号,开展档案文化宣传、档案知识普及、档案编研成果宣传、档案利用方式普及、档案展览预告等。编写发放档案查阅利用指南。将钉钉视频查档、“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等不同档案利用方式具体操作流程在指南中写明,积极引导群众运用多种查档方式进行查档。

  5.加强档案制度建设,规范档案服务流程。一是完善档案开放利用制度。做好档案开放利用划控鉴定,制定开放档案利用制度和未开放档案利用制度。公民和组织持合法证明(介绍信、身份证等)办理利用登记手续后,可到本馆阅览、摘录、复制已开放的档案。对于未开放档案的利用,要进行利用前的审查和利用时的监阅。二是完善档案利用安全制度。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字档案信息面临诸多风险因素,例如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档案信息系统软件存在的安全隐患、利用人员缺乏档案安全意识等。应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依靠科学的手段建立档案保障体系和利用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好安全管理与积极利用之间的关系。三是完善档案服务考核制度。将档案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乡镇(街道)和机关部门档案员实行线下档案服务窗口和线上查档系统满意度打分制度,设置档案服务考核评分细则,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和个人年终考核,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13002281号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