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曹会关

2019年12月06日 09:47 来源: 作者:白石虎 编辑:钱志勤

  据2018年浙江地理学会年度报告,印度是世界茶叶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印度茶叶的故乡来自我县白石镇的曹会关。于是,探访曹会关成了出行的理由。

  阳历11月,岁在己亥。我们来到了320国道浙江第一关——曹会关村,关里关外的崇山峻岭上红叶点点,一点也看不出冬季的萧条;农家院落菊花招手,金橘飘香。村支书廖海富知道我们是来曹会关探古寻幽时,他也乐得做了向导。

  从“清代国内商业交通考略”中我们得知:明清时期“曹会关”通过短途陆运,可经富春江水系直抵杭州,北下之货经玉山可直抵闽广,在全国的商品流通中起过重要作用。常山县历史上被誉为“八省通衢”之地,即通过常山可达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实为交通要塞,县域曹会关“关屹然东西相望,关皆横跨两山间,诚江浙要冲也”。史载:曹会关隘建于1745年,高8米,宽5米,长50米,是浙赣边界的战略要塞。至今,白石镇上还保存一方“两浙首站”的石碑,坊间还留有“曹会关十景诗”。

  在廖支书的引路下,我们穿过一方小池塘,拨开一帘荆棘古藤,终于见到了曹会关的一堵古城墙,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雨洗礼,城墙遗址尚存,青砖显得有点灰白。抚摸青石山墙,放眼四望,山上藤蔓盘缠,灌木丛生。南北两边山峰矗立如柱;东西走向国道渐行渐远;西南方向,张天师的击剑泉水就在脚下;东南山坳,新农村建设面貌一新。

  我们还访问到几位村里的老干部,他们谈起从长辈们遗留下来的传说如数家珍,曹会关历史上就是南来货物通行的重要关隘,除了把守山道的石打拱门外,山梁的悬崖上建有一座箭楼,依关的两边山冈上还建有两座炮台,一边铜铸,一边铁打。若是半开关门,连挑一担稻草也难以横行,两岸青山夹峙,峭壁千仞,怪石嶙峋,山谷中一道小山梁横亘,踏着曲折的石阶,可到达冈顶。一道石砌的拱门傍山而立,这就是所说的关口,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当”之势。抗战期间,日本鬼子为了大车货物通行,耗时数月被强令拆除。那丢弃的炮筒直到大炼钢铁年代才派上用场。说到这些,老人们很觉得遗憾:这控扼天险的曹会关如果保存下来,省级文物可以算得上一个了。

  曹会关除了防御太平军、抗击日本鬼子之外,还有它的血泪史:“好男不到曹会关,好女莫嫁白石郎;血吸虫病害人精,害得人死田地荒”,解放前的曹会关村还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据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条古驿道的桑叶树上一把就能抓几个钉螺蛳,强壮大男人死后,小小村落计有82个寡妇被迫改嫁。曾经还有一条棺材杠,一天抬过7个被血吸虫病夺取生命的村民上山,曹会关因而又被人称为“鬼门关”。

  其实,曹会关更和红色革命紧紧相连。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了疯狂的五次“围剿”,革命形势十分紧迫,共产党员刘老七等受闽、浙、赣党组织派遣,来到浙赣交界的曹会关,发展地下红军,建立游击区。1935年前后,常山县遭受了特大的旱灾,许多农户断了炊烟,尤其是曹会关一带农民靠采野菜、挖山粉充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老七、范中元等率领游击队向大地主家“借粮”,由于两家财主拒不执行,为首的被当场击毙,游击队把夺到的粮食全部分给了缺粮的农民。在游击队的组织下,附近的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贫苦百姓终于度过了春荒,这次夺粮的胜利斗争“曹会关暴动”写进了常山的革命斗争史中。

  移步下关,流连忘返。曹会关后山飞瀑溅诗,村前清溪流韵。村两委以及新村民蔡一等正在为恢复曹会关历史古迹努力着……

分享到: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 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责任状 | 浙ICP备13002281号 | 浙网信办[201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浙公网安备 33082202000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上举报
衢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